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【雙溪學衡】崔顥〈黃鶴樓〉啟發李白之創作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sss882001    時間: 2009-3-5 10:42 PM     標題: 【雙溪學衡】崔顥〈黃鶴樓〉啟發李白之創作

崔顥〈黃鶴樓〉之創作,是在其仕途失意,飄泊無依之際,登臨黃鶴樓,慨然寫下弔古傷今、人去樓空之落寞的思鄉之作。南宋嚴羽於《滄浪詩語》曰:「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〈黃鶴樓〉為第一。」高步瀛《唐宋詩舉要》認為崔顥這首詩的格調是學習而來,出自沈佺期〈龍池篇〉的前四句:「龍池躍龍龍已飛,龍德先天天不違,池開天漢分黃道,龍向天門入紫微。」無論如何,此首詩讓詩仙李白遊於此,見此詩感慨地說:「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顥題詩在上頭」,無作而去。

明代《惠康野叟詩話》曰:「……〈鸚鵡洲〉,則又〈鳳凰台〉之餘意耳。」李白被崔顥〈黃鶴樓〉所折服,因此暗中仿效,其仿作之主題是站在黃鶴樓上可以盡收眼底的鸚鵡洲。將此首詩與〈黃鶴樓〉比照,就可發現其模仿之痕跡,相似之處甚多,比如:

首聯同樣是寫名稱之由來;次聯,同樣寫鸚鵡飛回了他的隴山老家,只有洲上花樹依然繁茂常青,顯出時間的逝去不待人;三聯,亦是著意描寫鸚鵡洲上美麗風光;尾聯,仍舊摹擬自身極目長洲所產生的一個流放者無可奈何的心態。李白的〈鸚鵡洲〉限於結構與手法上的直接摹仿,追求形似,以致粘皮滯骨,沒有特殊新意,所以一直不大為人注意。

〈鸚鵡洲〉產出後,膾炙人口之〈登金陵鳳凰台〉隨繼而生,亦是模仿〈黃鶴樓〉一詩之架構,抒發愛國傷時之懷抱。此詩一說是永王兵敗,李白受誅連,流放夜郎遇赦返回所作;另一說是李白天寶年間,因恃才傲物,不容於權臣親近,賜金放還,離開長安,南遊金陵時所作。而依他此首詩的最後二句:「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」,後一說,較接近此情境。

〈黃鶴樓〉與〈登金陵鳳凰台〉均仕途失意,登樓弔古傷今,以「愁」收筆之作,不同在前者寫個人鄉愁,後者寫家國的國愁。

李白雖在政治不得意,甚至「流放」或「放逐」,但仍不忘社會、國家,所以登臨弔古,而將歷史典故,眼前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,交織一起。〈鸚鵡洲〉末聯之「遷客」兩字,亦說明此詩寫於李白流放夜郎,途經江夏之時,時年已是五十八,如此的年齡,如此的處境,尚留心於模仿他人的作品,其苦學精神與他的詩歌一樣,值得萬古流傳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18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